原本预定于9号结束的特朗普所宣布的“对等关税”延期期限,现在只剩下最后的24小时。根据特朗普之前的声明,如果在这一最后期限之前,未能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的国家,将面临美国的高额关税制裁。
但情况突然发生转变,特朗普突然改变决策,将这一延期期限再次延长,直至8月1号。
特朗普为何突然作出这样的调整?原因实际上并不复杂。
特朗普认识到,目前并不是与全球大多数国家全面决裂的最佳时机。如果强行实施额外关税,最终可能损害的是美国自身的利益。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直言不讳地表示,在全球范围内,与美国贸易联系并不紧密的国家数量众多。
此外,还有许多国家并未主动与美方进行关税谈判。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?这表明美国对自己的全球贸易地位评估过高。
换句话说,美国过分夸大了其发动的关税战对全球贸易的潜在威胁。正因如此,这些国家才对美国的诉求不予理睬。
对这些国家来说,即便不与美开展贸易,其影响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。然而,对美国而言,尽管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可能不大,但众多“小份额”累计起来,其规模也不可忽视。
因此,美国决定推迟“对等关税”的延期,希望争取更多时间,以迫使更多国家向美国让步。
美国意识到,单方面推迟实施关税政策,实际上是在向全球展示其外表强大但内里空虚的本质,这相当于承认了自己缺乏信心。
因此,美国必须采取实际行动,产生“以小见大”的威慑作用。观察特朗普的初步举措,直接对以美国盟友为主的14个国家,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国家,发出最后通牒,要求它们如果向美国出口产品,必须支付高额关税。
日本和韩国不幸被列入这14个国家之中。具体到税率,日本需要支付24%的关税,而韩国则是25%。特朗普的理由是,日本和韩国在长期的美日贸易中保持优势,存在贸易顺差,并且限制了美国商品进入其市场,因此他要对这两个国家进行“惩戒”。
对于特朗普的这一论点,外界意见不一。以美日贸易为例,日本面临粮食短缺,为何不购买美国大米?一方面,日本一直重视农业发展;另一方面,这也关系到“日本农协”的利益。
因此,即使石破茂政府让国民食用质量较差的大米,也不愿意完全依赖进口。然而,在特朗普看来,日本虽然缺米却不购买美国大米,就是不给美国面子,因此要对日本实施制裁。
此外,日本长期向美国出口汽车,但美国汽车为何难以进入日本市场?实际上,并非无法进入,而是根本难以找到销路。作为岛国的日本,资源有限,国民购车时油耗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。
美国汽车通常油耗较高,且价格高于日本汽车。以节俭著称的日本消费者自然不会轻易选择美国汽车。
在特朗普看来,这是日本“被宠坏了”,因此要求日本接受一系列条件,包括10%的基础关税、24%的对等关税、25%的汽车关税以及开放农产品市场等。石破茂政府现在面临着两难的局面。
如果签署相关协议,日本经济必将遭受重创,“日本农协”也可能因自身利益受损而对石破茂政府发起攻击,政府可能面临下台的风险;如果日本拒绝签署,就只能等待美国实施制裁。无论选择哪条路,似乎都难以摆脱困境。
值得关注的是,特朗普针对14个国家采取了强硬立场,却将中国排除在外,将其作为“例外”。中国暂不受影响的背后,并非特朗普对中国的“宽容”,显然并非如此。
特朗普一直将中国定位为贸易战的主要对手。此次不对中国采取行动,主要是因为美国目前面临有限的资源和能力,难以同时应对中国及这14个国家。
因此,对特朗普来说,先征服全球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,然后集中力量对付中国,被视为美国的最佳策略。
在特朗普对其他国家加大压力的关键时期,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。必须迅速汇聚全球共识,以应对特朗普政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