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中印两国相继发生了两件重要事件。关于边界问题,印度国防部长为何突然提出“划界”的诉求?同时,莫迪启程出国之际,其对待金砖国家的态度有所转变,这是否会影响到他获得其他金砖成员国的支持?以下是详细情况。
近期,印度国防部长访华期间,公开发表了关于永久划界的立场。为何在此节点上提出此主张,主要原因有三。首先,通过提出永久划界,印度可在中印边界谈判中利用中印关系作为谈判工具,试图干扰中巴关系。鉴于五月份印巴冲突中,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表现出色,击落了多架印军战机,中巴两国军事合作日益紧密,且巴基斯坦有望从中国引进更多先进战机。这对印度而言无疑是坏消息,因为印巴局势将越来越有利于巴基斯坦。因此,印度期望中国减少对巴基斯坦的支持,而中印边界谈判可能成为这一目标的筹码。此次印度防长主动提出“划界”,未来可能以此为条件,要求中国降低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。
其次,中印边境问题长期未决,对印度更为不利。尽管印度自认为是大国,但在军事领域,尤其是与解放军相比,印度明显处于劣势。以中印边界基础设施为例,解放军在后勤保障和军事部署方面均优于印军。这意味着印度若要与解放军对抗,需承担更高的成本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一开销对印度来说愈发难以承受。因此,印度迫切需要解决边界问题,以降低成本。
最后,印度当前的重点是经济发展。在边境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时,边界问题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大隐患。若中印边界问题得以解决,印度将能专注于经济发展。
不得不承认,印度国防部长在看待问题时具有远见,然而,若要实现“划界”,并非易事。关键在于,印度必须展现出解决争端的诚意。若仅凭印度国防部长的一言,便能解决问题,那么也就无需双方进行多轮军长级谈判。换言之,若印度希望实现“划界”,就必须遵循中国的要求。否则,印度国防部长的言论不过是借助和解的幌子,对中国进行所谓的“道德指责”。
另一方面,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公开表态,称中国是其最大的邻国。近期,苏杰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首先,印美关系不应影响对华立场;其次,“我们是中国最大的邻居”。那么,如何解读苏杰生的这两个观点呢?
苏杰生的首个观点实则间接提升了印度的地位。在印度看来,自己与中国应享有同等地位,因此将印度对华政策与印美关系挂钩,实际上是将印度置于中美两国之下。苏杰生进一步指出,对华政策并不决定印美关系。然而,事实是否真的如他所言?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来检验。
众所周知,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是美国针对中国组建的小集团,印度作为其中一员。作为金砖组织的关键成员,印度为了从美国获得更多利益,不止一次否决了金砖组织关于去美元化的提议。此外,在上合组织防长会议刚刚结束之际,印度也拒绝签署联合声明。
此外,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后不久,印度对中国部分商品实施了关税。这一连串行动表明,印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受到了对华立场的影响。当印度对华立场强硬时,印美关系也随之紧密。尽管印度是中国最大的邻国这一事实不容置疑,但印度实际所采取的行动才是关键。从挑起边界争端到成为中企投资的风险区,再到公开和隐蔽的反华行为,印度的一举一动都已被世人目睹,其言行不一的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近期,印度总理莫迪再次踏上出国之旅。与此同时,莫迪对金砖国家的看法亦有所转变,称其为关键的国际平台。然而,这种表态能否获得金砖其他成员国的认同,却令人存疑。目前,金砖国家中的多数对印度的态度并非友好,而是期盼印度尽早退出该组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