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华大学的通知书已抵达,马鞍山二中的许可同学于7月13日下午成为全市首位收到录取通知的学生,其录取专业为数理基础科学,理-工双学位。
这份通知书的分量确实与众不同。
邮政的投递程序比预想的更为严谨。
对身份证和准考证的核对细致入微,哪怕是一个数字的差错也不允许。
据悉,今年的系统已经进行了升级,投递前必须通过APP进行预约,取件时还需刷身份证并拍照存档。
这样的操作在以前是未曾有过的。
可选的专业范围相当有趣。
清华大学新近设立的理-工双学位项目,于去年首次招生,其培养时长为五年半。
该项目主要致力于芯片与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培养,其中数学和物理课程占据了课程总量的八成。
今年全国范围内仅招收了60名学生,这一数字甚至少于某些院士团队的名额。
安徽地区往年考入清华的学生大约有二百多人,而能进入这样的顶尖项目实属不易。
如今,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也发生了变化。
以往是全家人一起拆信封,手颤抖着发放,而现在则需要先与快递员合作完成人脸识别。
技术支持方面毫无瑕疵,只是略显缺乏庆典氛围。
然而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去年某些地区发生了冒领事件,严格管理是有必要的。
在评论区,有人用酸溜溜的语气说“又是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实际上,许可的专业水平并非普通人所能达到。
他需要同时修读物理系和工科院的核心课程,到大三时还要进入实验室进行轮岗实习。
去年,首届学生的退学率接近15%,这个比例比普通专业高出很多。
这份通知背后蕴藏着实实在在的艰难挑战。
省内其他城市的通知也在陆续发出。
同一天,灌南的马士鹏接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,而邵武的李芝月在去年收到通知时所说的话再次引发热议。
每年的这个时候,小城中的学霸们总是能在朋友圈里掀起一阵热议的风潮。
查询录取结果现在变得极为便捷。
只需在微信后台回复相应的关键词即可。
不过,请注意不要过于频繁地刷新,因为系统在凌晨更新数据,白天查询时可能会遇到卡顿现象。
归根结底,录取通知书只是一个新的开始。
在清华校园中,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齐聚一堂,许可所面临的竞争才真正拉开序幕。
尽管如此,选择了一个国家急需的尖端专业,至少在方向上已经做出了正确的选择。
目前,芯片行业缺口高达三十万人,预计这批拥有双学位的毕业生一出校门,便会受到企业的热烈追捧。
而对于普通考生来说,也无需过度焦虑。
选择优质学校固然重要,但专业的选择和所在城市的考量同样不容忽视。
今年,长三角地区多所高校新开设了微电子专业,其录取分数线相较于计算机专业低出十几分,但发展前景依然看好。
有时,退一步选择另一条赛道,反而比硬闯独木桥更为明智。
正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们,别忘了留意手机。
近期,由于雷暴天气频繁,邮政投递服务可能会出现延迟。
请确保电话畅通,并将身份证和准考证放在手边随时备用。
该到来的总会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