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暑假的来临,许多学生为了充实自己的经历和赚取零花钱,纷纷寻找兼职机会。然而,他们却不幸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。据北京市反诈中心透露,近期已有多名未成年学生被诱导发送诈骗引流短信,涉及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各阶段,年龄最小的仅11岁,最大的17岁。此类案件呈现蔓延趋势,家庭、学校和全社会都应提高警惕。
“轻松赚钱”的背后隐藏着陷阱
学生成了诈骗的“传声筒”
14岁的中学生小雨(化名)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。他在假期期间在QQ上被一个陌生人添加为好友,对方声称急需线上客服助理,工作内容仅仅是群发短信,承诺“发一条短信1元,熟练后日结150元,当天到账”。高额的回报让小雨心动,他按照对方提供的视频教程,用自己的和父母的手机号向指定号码群发了“你的物件已经到一个半小时了,打你电话一直不通。回电话……”的短信。
发送了几十条短信后,小雨开始感到不安,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骗局,于是立即停止了操作。然而,像小雨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,许多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,在“轻松赚钱”的诱惑下,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诈骗分子的帮凶。
骗子的手段不断更新
法律风险不容忽视
反诈民警指出,骗子通常通过QQ、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,或者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寻找目标,以“低门槛、高回报”为诱饵,诱骗学生群发诈骗短信。这些短信通常以“快递到件”“订单异常”等为由,诱导收件人回拨诈骗电话,进而实施精准诈骗。
警方强调,学生参与这类“兼职”不仅可能导致个人电话卡被限制使用或注册,更严重的是,已经涉嫌违法犯罪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,个人电话卡、银行账号实行实名制管理,滥用这些工具协助诈骗,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,从受害者到帮凶往往只是一步之遥。
多方联动构筑防线
共同守护学生暑期安全
针对暑期学生兼职诈骗的高发态势,北京警方反诈部门发出紧急提醒:
学生群体应提高警惕,对于声称“轻松赚钱”“高额回报”,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、链接,或提供个人信息、银行账号的“兼职”,均为诈骗,必须坚决抵制。
遇到可疑信息时,应立即与家长、老师沟通,或向学校、警方核实;如果发现被利用或遭遇诈骗,应立即拨打110报警。
收到包含“快递回拨电话”等类似短信时,切勿轻易回拨,应通过快递官方渠道核实信息,避免财产损失;发现疑似诈骗行为,应及时向警方举报。暑假期间,安全问题不容忽视。家庭与学校均需重视对学生进行反诈骗教育,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念和法律意识,携手构建一道抵御电信和网络诈骗的坚实防线。